雷速体育

图片

“稳”字当头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日期:2006-03-07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成为上下各方的共识。如何正确理解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并在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协委员又有哪些“高见”?“两会”甫一召开,宏观调控又一次成为委员“点击”的高频词。
  不变的旋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谈到去年我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政协委员不吝赞美之词。“2005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难忘。政府以坚定的决心,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汇率、股权分置、财政税收等多个领域的改革,还冷静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贸易摩擦,使外贸出口总量继续快速增长。出现了既无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的理想状况,这是从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最好的一年。”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委员表示。
  “好局面得益于好政策,好局面也证明了好政策”,正是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从前几年的加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成为当然之选。
  记者电话“逮”着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常委,他向记者强调,“宏观经济的稳定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没有宏观经济的稳定,科学发展的各项目标都缺乏实现的基础。宏观调控不单单是哪一年的事情,而是随时都要根据经济风向相机进行。”
  变化的音符———多用市场手段,少来行政干预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稳健”成为此轮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从争论是否需要采取宏观调控的不同意见,到讨论提高宏观调控的艺术与水平,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始终是让中国经济航船能够持续快速地破浪前进。
  雷速体育: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先委员直言不讳,货币政策在调控过程中确实存在令人遗憾的地方:如商业银行大幅压缩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而非宏观调控的中长期投资贷款;商业银行资金大量富余,而信贷资金严重不足,致使企业嗷嗷待哺等。委员们分析指出,每当需要进行宏观调控时,政府往往采取行政手段驾轻就熟,采取市场手段就犹豫不决。陈清泰常委举例说,当世界原油价格上升到50美元以上的时候,中国宣布成品油价格不动,结果大量的外国航空公司到中国来加油,致使国内炼油企业纷纷亏损。"我们的石油本来就短缺,应该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宏观调控应该是用能影响总供给总需求的工具,来改变市场环境;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影响各个市场主体,达到调控目的。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带来的效果就是形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如果我们更多地使用市场化的工具,比如利率、汇率、税收、市场准入门槛、环保标准、资源消耗标准等,宏观调控的效果会更好,对各个企业会更公平。"这是众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委员反复阐述的简单道理。
  与2004年宏观调控主要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不同的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和产能过剩,着力于结构调整和扩大消费需求。委员们表示,要解决经济大起大落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长期问题,否则,短期问题还会重复出现。"我们谈经济增长要讲速度,更重要的是应当关注经济结构,比如怎样加快第三产业增长,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何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等方面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萧灼基常委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