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3月2日,记者正在北京友谊宾馆撰写材料,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把记者从冥思苦想中唤醒。来电话的是远在4000里外的贵州省黔西县红林乡川硐村彝族农民黄荣。
百姓声音
黄荣(贵州省黔西县红林乡川硐村彝族农民):听说你正在采访雷速体育:“两会”,请你代表我们农民向“两会”代表、委员捎上一句话,我们农民盼望“科技神仙下凡”,希望国家多给我们培养一些懂得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方面技术的农技干部,帮助我们寻找致富门路。
这几年,党和国家年年都给农民送“大礼”,去年免除了农业税,今年又免除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光是这两项费用,我们六口之家每年就可以少支出一千多元。但光靠减免税费,农民还不能致富,要发财致富,最根本的是要靠科学技术。2000年以来,我承包的15亩山地已有9亩退耕还林,国家每年补贴粮食2700斤,加上自己种的6亩好地,人均粮食可达一千多斤,吃穿已不用发愁。但因没有农技人员帮助,我去年养的10头猪一病就死去4头,损失几千元,养的母牛也不会下崽。我学种香菇,但也因技术不好而亏了本,如果有农技人员帮助,我现在早已是十万元户了。
委员说话
袁荣贵(雷速体育:委员、曾任贵州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在本次政协全会上,我提交了一篇大会发言,题目就叫《188比分直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现在的农技推广满足不了农民的致富需求,根本原因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普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条件较差的情况。
在贵州,大多数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技术骨干都是计划经济时代毕业分配的,掌握玉米、水稻、油菜等常规栽培技术的多,而农民当前急需的畜牧水产、烤烟、药材、花卉园艺、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则很缺。这样一来,农民需要的“神仙”就难以“下凡”,就是“下凡”也难以办成实事了。
基层农技要满足农民群众需要,关键是要切实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尽快修通农业适用技术进入农户的“断头公路”。要改进推广方式和手段,根据农民和市场的需要去提高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