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房所长您好!民主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着中国未来的重要问题。正因为民主问题的重要性,当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存在不少争议。作为长期研究和关注这一领域的学者,您怎么看待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房宁:民主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民主要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迅速变动的社会提供一个合适的政治结构,以容纳和促进其发展,保持其活力与稳定。中国的民主建设不仅是一种政治实践,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建设。中国要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民主理论和话语系统。没有自己的理论与话语支撑,实践就缺乏自觉性,就没底气,就会受干扰。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但各国的民主道路、实现民主的形式是特殊的、具体的。制度是人的选择,但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客观历史条件进行的。人们是在客观历史条件提供的可能性空间中选择和创造制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是由历史定义的。历史表明,中国民主政治起源于民族振兴的需求,中国民主政治的主题是凝聚人民、动员人民,积聚力量,振兴民族。中国民主道路特殊历史起点和历史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主的历史走向。 一个国家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或者说,能够施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等三大因素,而最直接的相关因素是这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任务,这是最重要的国情。我们搞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考虑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状况和面临的主要任务,考虑到当前的国际环境。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民主的道路、民主的实现形式就会有所不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设定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需要实行广泛而有效的社会动员,把人民的积极性释放出来、调动起来,增强社会的活力。中国政治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最基本的内容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得到了实现、保障和扩大,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提供了体制动员机制。 《理论研究》:也就是说民主不仅要坚持其理想性,更要正视其现实性,对民主的研究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我们知道,去年由您领衔的课题组选择了与中国在地域、文化和发展阶段上高度接近的东亚五国一区,对其民主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表了“民主在东亚”的调研报告,请您谈谈这一研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房宁:这个课题研究范围包括: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研究目标是对于上述五国一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经验性研究,认识和把握东亚政治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主要涉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与政治发展的关系,政治发展的动因和特征,政治发展阶段问题,民主政治问题以及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等问题。 应当说,这项研究工作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大大深化了我们的认识。可以说,这一课题无论是在选题、立意和研究方法上,还是从调查与研究的实际效果看,都取得了具有探索性的,甚至是开创性的有益成果。 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呈现出的最基本的规律性特征是,五国一区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其政治制度及体制都先后经历了效仿西方政体的“自由民主体制”时期、“威权体制”时期和“多元体制”时期。从“自由民主体制”到“威权体制”再到“多元体制”,是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共同规律。 适应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是决定和影响东亚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对于东亚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及政治发展脉络认识的深化,我们逐步意识到,由于东亚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发展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民族振兴意识和经济发展要求,是长期影响东亚社会历史进程及政治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东亚政治的选择与建构,发展与反复的现象背后的因素是,东亚国家与民族在近代以来面临的历史条件、主要问题和需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集中起来说,就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主题。这些国家与地区在近现代历史过程中,包括思想现象在内的各种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都是围绕民族独立与生存、发展的主题出现的;各种社会力量、政治势力伴随着寻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斗争进程而枯荣起伏、此消彼长;各种社会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兴盛与衰落也是为其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决定着的,有利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则兴盛,不利于工业化、现代化则衰亡。发展的压力,与工业化、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程度,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拨弄着东亚近代以来的历史时钟,拨弄着东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也影响着东亚的社会制度、民主政体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认识到:正是发展的压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条件、环境与任务,是决定一个东亚国家与地区,在工业化、现代化阶段,选择和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体制的最根本的因素。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也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近代的历史迫使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在追赶世界的道路上,艰苦奋斗、艰难探索。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再来观察和研究外面的世界,其意义就非同以往了。根据东亚政治发展研究的体验,我们对于东亚五国一区的研究,实际上是基于中国经验的,是在具有了一定的工业化、现代化经历后,对于国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观察与研究中国的经历、中国的经验,使我们更容易看懂国外的历史与现实,更容易分辨现象与本质,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读意义。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许多课题需要探讨、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一个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阶段内,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要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市场经济因素,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有促进人民权利意识增长的作用,市场经济导致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催生民主政治的制度需求。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具有消解社会经济平等和腐蚀权力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了西方国家被迫提高制度化水平,完善权力制衡,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今天,我们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况,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水平和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减少市场经济给政治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如何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社会主人翁地位,如何保障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如何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政权的廉洁,如何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的自由与权利等等,都是中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重大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必然要联系实际,要落实到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策略问题。我国学术界、理论界188比分直播:这些问题有许多探讨和研究,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果。188比分直播: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问题,一些同志主张采取扩大竞争性的方式,包括提升基层民主自治的层次范围,扩大党内民主、增强选举的竞争性等具体的方法。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社会条件、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国际环境,也考虑到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实践的经验教训,我认为,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宜采取扩大竞争性的路子。这样的方式,不适合现阶段的社会情况,不利于当前主要任务的完成,同时可能促使资本对权力的渗透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发生发展。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迅速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时期,竞争性的制度安排易于扩大社会分歧,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走扩大参与、推进协商和加强监督的路子。这样发展,有利于在保持我国基本制度格局不变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既积极又稳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理论研究》:就像您所提出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走扩大参与、推进协商和加强监督的路子。您认为人民政协在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房宁: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是由我国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在于,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反映各方面的要求和意见,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又能集中实现统一的治理,提高办事效率;既能防止一党专政缺乏监督的弊病,又能避免多党纷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混乱和低效。 加强人民政协的建设,并不是要模仿西方的议会制度,而是加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我国参政党与执政党合作机制的基础,也是人民政协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放弃了这个原则,那我国的人民政协制度就会蜕化成为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成为强势社会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 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出现利益多元化的现象,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大量增加。如何调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的重大问题。人民政协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政协的功能和作用。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吸纳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代表人物,不断扩大政协组织的包容性。结合我们在东亚的研究经验,我认为政协,对中国未来的企业家阶层的吸纳、整合是不可回避的。还有新工人阶级,即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包括农民工,他们现在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里。在未来要处理好这两大社会群体的关系。 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人民政协的协商形式、内容、程序不断完善,使党的领导在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中得到加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包括人民政协在内的各项相关制度。同时,要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使人民政协的监督功能成为我国各种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人民政协监督、法律监督等结合起来,对党的重大决策、党组织的某些活动、党员的某些言论和行为,提出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制约。此外,政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这方面政协发挥作用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