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谢靓)“当前,超过1.8亿中小学生、近3600万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4000多万青年,组成庞大而又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能否向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5月23日,雷速体育:专题协商会上,马德秀委员列举了几个数据来证明青年是中国故事的重要听众。她认为,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力量。
不过,通过教育使文化自信融入青年血脉,持久深入影响他们成长,在马德秀看来并不容易。“当代青年成长环境更纷繁复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面临多样化思潮、市场逐利性以及网络新媒体的挑战,青年人思想活跃,互联网让他们接触外部社会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就时刻面对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和比较,各种价值观交汇碰撞,难免迷茫。”马德秀说,这就更需要我们思考运用好中国故事的讲堂。
马德秀认为,部分学校重知识灌输、重技能培训、重就业成效,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此外,一些老师不加选择地宣扬西方价值,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唱独角戏,能否把文化自信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学校责无旁贷。她呼吁既要掷地有声、旗帜鲜明地通过课堂,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发展的故事;又要润物无声地通过社会实践,让青年以脚步丈量祖国,读懂祖国。
除了学校这个主阵地,家庭和社会的大课堂也不容忽视,“有时,学校经年累月的正面教育,常抵不过一个微信段子,抵不上家长流露的思想观念,连小学生都逃不过社会潜规则,为竞选班干部送礼。学校教育的成效在学生登录网络的一瞬间、走向社会的一刹那,被大大消解。”她说,家庭和社会也要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形成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合力。